一車垃圾的能源之旅:一噸垃圾咋變成200度電 |
編輯:廈門華利廢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 時間:2013/06/21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一車垃圾的能源之旅:一噸垃圾咋變成200度電 |
8月18日清晨蘇家屯區大溝鄉李溝村保潔員熊勇啟動了垃圾處理壓縮車后,順著田間小路向村里駛去。 熊勇并不知道,他們的工作與新型能源有關——車上裝載的近1噸重的垃圾經技術處理后變成200度電的原料。 白色垃圾無人處理,一直是困擾環境的痼疾。李溝村是蘇家屯區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該村現有6名保潔員。最近該村實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共設置了20個垃圾箱,上千戶村民逐漸養成了把生活廢棄物倒進垃圾箱的習慣。 垃圾收集 清晨7時,記者跟著熊勇收集垃圾,向李溝村的垃圾堆放點駛去,一路忙活的熊勇談起鄉村的垃圾收集工作感慨萬千:“村里每千人配備2—3名保潔員,每150人配備2個垃圾箱?,F在這里的垃圾處理已經和城里一樣規范了?!?br />垃圾分揀 上午11時,熊勇已經裝了兩車近2噸重的垃圾,他需要在村里將垃圾進行簡單的分類?!耙恍┠囡?、菜葉什么的,到村垃圾填埋點處理?!毙苡律钣懈杏|地說,由于鄉親們主動配合,他的工作輕松多了,速度也快多了。 垃圾壓縮 吃過午飯后,熊勇用1個小時的時間把2車垃圾相繼運到3公里外的大溝鄉垃圾壓縮中轉站。下午14時多,這些垃圾與鄉里其他幾個村運來的垃圾一道,分次倒入中轉站的垃圾槽進行壓縮,一小時后就被壓成一塊塊“垃圾餅”。 垃圾發電 下午16時,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蘇家屯區環衛部門派出的垃圾處理車,把“垃圾餅”運送到地處陳相鎮的一家熱電廠。簡單分揀后,垃圾被送入焚燒爐焚燒發電。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算賬—— 經濟效益:以一輛垃圾處理壓縮車裝載1噸垃圾、1噸垃圾發200度電計算,蘇家屯區120個行政村每天收集的約500噸垃圾可發10萬度電。這相當于節約30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90噸。此外,發電產生的爐灰、廢渣還可用來做磚塊、鋪路基。 社會效益:蘇家屯區有關部門測算,這些垃圾如果任意堆放,以堆兩米高計,每年將占用約150畝土地,不僅浪費了土地資源,更影響了投資環境。 花絮—— 在垃圾集中收集剛開始的時候,一些村民嫌麻煩。為了改變村民的習慣,熊勇動了不少腦筋。他用身邊事例教育村民:一位村民騎摩托車夜間回家時,撞上了垃圾堆摔斷了腿,花了上萬元醫療費;還有村民下田勞動踩到亂扔的碎玻璃瓶,割傷了腳趾…… 聲音—— “往年夏天,蚊子蒼蠅特別多,今年夏天,連蚊帳都不用了?!?br />——67歲的陳喬大爺坐在路邊的樹蔭下乘涼,頗為愜意。 背景 “垃圾發電”的中國國情 自1985年深圳建設了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以來,“十五”期間,國家已經在上海、天津、杭州、哈爾濱等大城市建設垃圾焚燒廠20多座,而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要求,擬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還將有近60座。 中國投資咨詢網產業研究中心在不久前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稱:垃圾焚燒發電廠目前已吸引國內大批民間資本及國際資本參與其中,預計明年全國垃圾發電行業年投資額將高達800億元;到2020年,全國將新增垃圾發電裝機容量約330萬千瓦。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的垃圾量正以8%~10%的速度增長。業內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垃圾處理帶來的利潤或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巨大商機使得全球廢品和垃圾處理公司紛紛來華“搶垃圾”。 在外資“入侵”后,中國垃圾處理市場目前已形成這樣的初步格局:一是外資掌控上海、等有財政實力的一線大城市;二是地方國企依靠政府背景,統治著垃圾處理的大部分市場;三是一些民企以低廉價格尋求在二三線城市發展,而更偏遠地區的垃圾處理則多為空白。 |
上一條:從鉛中提取貴重金屬的新方法 | 下一條:廢品收購站要裝攝像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