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就一個字 垃圾不分類 |
編輯:廈門華利廢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 時間:2013/06/21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掛就一個字 垃圾不分類 |
不管采用何種處理方式,垃圾分類都是一個鐵的前提。這項耽誤了十年的工作應從速高效推行。 東湖街6000家庭試行垃圾分類,使生活垃圾減少八成。這則報道,貌似在的燒垃圾困局地圖上輕輕地勾畫了一個出口。 平心而論,垃圾分類人人都基本知道與環保有關,與城市的命運相連,但是民眾與官方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官方在并不否定推行垃圾分類的前提下,給人的感覺依然是比較消極的,不是把垃圾分類譏諷為烏托邦,就是言之鑿鑿地表示,執地佬(垃圾王)已經在做這件事了。而民眾尤其是番禺的街坊對垃圾分類則熱情高漲,紛紛表示愿意從我做起。也許大家心里有個不情愿的想法:哪怕垃圾鐵定要燒,分過類的垃圾,也好過塑料豬骨膠鞋爛襪垃圾一鑊熟。 假如實行了垃圾分類,不要說像東湖街那樣垃圾減少八成,就算減少五成,垃圾焚燒廠還是非建不可嗎?這是個問題。也許正是這個問題令官方左右為難,因為鐵定要建垃圾焚燒廠的邏輯前提正是———垃圾圍城。 番禺街坊這次關于垃圾焚燒廠的大對話,真是拔出蘿卜帶出泥?,F在問題已經從建在哪里演化為哪能不能建。如果焚燒垃圾是環??扇〉?,從邏輯上說建在哪里都一樣,如果焚燒垃圾是非環保的甚至成為二次污染源,合乎邏輯的結果必然是:無論在哪里都不能建。 但環保與否還遠不是問題的全部。垃圾焚燒處理的BOT項目已經發出,這個成本利潤都涉及巨大金額的項目何去何從可能才是要害。如果官方的底線是不管建在哪里都一定要建,而民眾的底線是無論建在哪里都不能建,那么這場具有公民社會意義的大對話,也許仍然有回到原點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垃圾分類問題的提出,只是給了雙方一個緩沖的空間,而選址則會成為第二個毫無實質意義的博弈空間。 然而,環保和發展的邏輯都告訴我們,不管采用何種處理方式,垃圾分類都必須是一個鐵的前提。不從速高效推行已經耽誤了十年的垃圾分類工作,將陷入一個恐怖的邏輯怪圈:填埋浪費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焚燒則在污染天空的同時污染土地水源:怎樣死都是死,怎么掛都是掛。 |
上一條:節衣縮食撿垃圾,18年資助28名學子 | 下一條:看廢舊塑料瓶如何變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