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衣縮食撿垃圾,18年資助28名學子 |
編輯:廈門華利廢品回收利用有限公司 時間:2013/06/21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節衣縮食撿垃圾,18年資助28名學子 |
深弓的脊背,一頂破舊的安全帽,一身不配套的衣衫鞋襪……不了解他真實身份的人從旁經過,總忍不住憐憫地感嘆,而認識或了解內情的人卻知道,老人的內心比世間一般人的內心更平靜、更滿足、更幸福。老人名叫王英兆,是郴嘉鐵路一名退休職工,十幾年來,他靠撿破爛資助了28名孩子上學。近日,因長期撿垃圾積勞成疾,王英兆老人永遠離開了人世,在追悼會上,曾長期接受老人資助的學生自發來到老人的家鄉,為他送行。 目前在郴州市北湖實驗學校讀初三的張昌寧是王英兆老人資助的最后一名學生。張昌寧住在北湖區萬華巖鎮一個偏僻的山村里,六畝地和幾頭豬就是家里的經濟來源。張昌寧的父親張路銀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而干不了重活,為了補貼家用,昌寧的姐姐很早就輟學外出打工。從2004年開始,王英兆負擔了張昌寧小學五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全部學費。 “在我家最貧困的時候,王爺爺給了我極大的幫助,我真的非常感謝,想著以后有出息了報答老人,沒想到一向身體硬朗的他卻因長期勞累過度,離開了人世?!睆埐龑幷f。 王英兆1927年出生在田寮里村一個貧苦家庭。1951年,當時正在念高中的王英兆懷著滿腔熱血投身軍旅,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空軍,曾駕駛戰機護衛著共和國的神圣領空。1981年,他復員到郴嘉鐵路,按照政策,享受正營級待遇。1991年,老人退休,開始了長達18年的助學之路,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仍在念叨著明年想資助的孩子。王英兆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工資,但他卻過著苦行僧般的日子,每個月老兩口生活費僅用300元不到,每日早出晚歸撿垃圾,把工資和撿垃圾換來的錢全部用于資助貧困學生。 30年來,王英兆老人甚至沒有留下一張彩色照片。通過老照片,可以看到老人當年空中驕子的颯爽英姿。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待遇很好,生活也穩定,屢次提出要接老兩口過去養老,都被他們拒絕了。記者在老人家中看到,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電燈,而整個屋子堆滿了廢品。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下,18年來,老人資助了貧困學生近20萬元。 王英兆老人的助學金都是通過共青團北湖區委轉交給學生,除非團委牽線,否則他從不跟被資助者見面。 |
上一條:垃圾處理如何走進新時代 | 下一條:掛就一個字 垃圾不分類 |